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平博·(pinnacle)官方网站|快速焚火法?那是干啥滴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23    次浏览

快速焚火法?那是干啥滴?上世纪50年代初,昂昂溪机务段1008号青年包车组司炉孙士贵,作为全国机务系统最优秀的蒸汽机车焚火者,曾走遍全国各大机务段,传播他所创造的快速焚火法,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孙士贵,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,开始在昂昂溪机务段学徒做帮工匠,1949年到1008号机车上担当司炉。孙士贵刚当司炉时,焚火也是大锹大锹地往炉膛里甩煤,既费力又费煤。 1950年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后,苏联专家马利基亚诺夫来昂昂溪机务段指导乘务工作。他对中国的机车乘务员说,煤是国家的黑金子,由煤矿工人辛辛苦苦从地下挖上来,又很远地运到这里。我们不能把它白白浪费掉。他还指出,煤在铁路机务部门的开支中,大约占50%以上,节省了煤就降低了运输成本。有一次,专家在孙士贵的机车地板上看到一把用脏的破棉纱,爱惜地检起来,交给孙士贵说:“把它收拾起来,洗一洗还能用。”孙士贵听了很受感动。过了没多久,这位苏联专家又对他说:“作为司炉和副司机,不仅要在保证司机所需汽水供应的前提下,大力节省燃料,同时还要保养机车的心脏——锅炉。”孙士贵听到这段话,感到很新奇,因为他一直认为烧火和保养锅炉没有关系。他想了很久,也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。苏联专家告诉他:“在焚火中,要减少投煤次数,小开炉门和少开炉门,尽量使冷风少侵入锅炉的火室。这样既可以保持火室高温,节省煤炭,也可以使锅炉钣避免因热胀冷缩而受到损害,延长锅炉使用寿命。”从此以后,孙士贵就决心提高焚火技巧,努力节省煤炭。首先,他向技术好的司炉学习投煤经验。每次跑车回来,他不休息,甚至连饭也顾不得吃,手里拿着几个大饼子,便跟着其他机车的乘务员一道去跑车。有一次,他跟816号机车副司机孙万全跑车时,发现他每次往火室里添最后一锹煤时,总是锹不进炉门,速度很快。这给了他很大启发。孙士贵想:假如每锹都用这个方法,不就可以使入侵火室的冷空气大大减少吗?第二天,他就在自己机车上练习快速投煤。起初不熟练,添煤时铁锹把炉门碰得叮当响,不几天就碰坏一把铁锹。但他没有灰心,又在车库里找到一台破旧的机车投碳模型,每次跑车回来,就利用这台模型继续练习。东北严冬的夜晚,车库里温度只有零下10多度。孙士贵练投碳虽然只穿一件线衣,头上还是直冒热汗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孙士贵练就了几种不同的投煤方法。大锹法,在上坡道、出库准备、强迫加速及列车出发时使用,每次以平满锹,将2.5至3公斤煤迅速投入火箱;小锹法,在列车下坡道、平道、单机运行、不十分需要蒸汽时使用,每锹1至1.5公斤,投煤和撮煤、踏风动炉门动作配合一致,身手敏捷,锹不进炉门;快锹法,把自动炉门调到最小,约30度,要在几秒钟里,将煤投进炉膛,铁锹来回翻飞,如同杂技表演,每投3锹煤从过去需要12秒,缩短到最快时只需3.5秒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孙世贵快速三锹焚火法”。在“铁牛”运动和“满超五”运动中,孙士贵不断创新节煤经验:改变过去“大清炉”惯例,创造了“经济清炉法”;采用“高温补水法”,克服边投煤边注水的忙乱现象;加强焚火计划性,使汽水供应和机车需要保持一致;还总结出一套机车爬坡焚火的经验。1953年6月,孙士贵被提升为热力指导员。当年10月,从皇姑屯调来一台号称“费煤大王”的1032号机车。机车洗检时,孙士贵从“人入孔”钻到锅炉里,发现多根烟管泄漏,责令检修工抽管更换。当他从锅炉里出来时,已汗流浃背,如同水中捞出一样。这台机车很快扭转费煤局面,成为全段的“省煤大王”。 孙士贵1950年创造的“快速三锹焚火法”,在苏联专家指导下,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完善,推广到全国铁路机务部门。1954年,全路有3140多名蒸汽机车焚火者,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先进的作业方法。1955年9月,孙士贵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发言,向全国铁路机车乘务员倡议开展节煤运动,得到积极响应,全年为国家节省煤炭约7万多吨。1956年4月,人民铁道出版社发行《孙士贵快速焚火法》单行本。孙士贵由一名普通工人,提升为车间主任、副段长、段长、分局机务科长、铁路局机务处长。1990年11月1日离休。